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休闲娱乐

马丽雷佳音,被张艺谋逼出来的

时间:02-26 来源: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:115

马丽雷佳音,被张艺谋逼出来的

♪ 你如此特别,我又怎会失望 ♫每天上午9:30,伊姐在这等你文 | 伊姐(周桂伊) 叶子姚今年春节档的电影我们基本都写过了。今天想来说说张艺谋导演的《第二十条》。如果你还没看过电影,在预告片里或许能感受到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喜感。雷佳音和马丽这对男女主角,也奠定了这部片子的化学反应。电影里,他们是一对中年夫妻。雷佳音饰演的男主韩明,是一名检察官,挂职到市检察院,一心只想趁早转正,人生下半场平平安安。马丽饰演的李茂娟,为陪儿子借读重点中学,主动成为全职主妇,在家里一人能顶大半个天。韩明拿着扑克牌对儿子说,你妈是谁呢?你妈就是咱家的“皮蛋”(Q)。“你才皮蛋呢!”“Q就是Queen ,女王,你就是咱家的女王!”一个“窝囊废”丈夫,一个“大包大揽”妻子,一个普通的中国式家庭,却被三桩案件裹挟到生活的悬崖之上。所有的嬉笑怒骂都成了糖衣,包裹着艰难的选择与人性的幽微。案件一:村民王永强为了给女儿治病,向村中恶霸刘文经借高利贷。因无力偿还,常年遭受欺辱,对方甚至多次上门强奸王永强的聋哑妻子郝秀萍,并用铁链将王永强栓在门口,像一条狗一样直面禽兽不如的戕害。王永强在挣脱后一气之下与刘文经扭打在一起,刘扬言要去车里拿刀砍死他,王永强拎起剪刀向刘捅了二十几刀,致其最后不治身亡。王永强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?案件二:公交车上,一位女乘客遭遇骚扰,其他乘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司机张贵生见状,上前制止,出手相助,结果将骚扰者致伤,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。三年时间里女儿一直为父亲打抱不平。三年后出狱,张贵生数次上访,只想讨个说法。自己究竟是武力伤人的坏人,还是见义勇为的好人?他错了吗?他哪儿错了?案件三:韩明与李茂娟的儿子韩雨辰,在学校厕所遇见同学遭遇霸凌,他挺身而出,将霸凌者打伤,鼻梁骨骨折。对方是学校教导处主任的儿子。主任报警,验伤成立,摆在韩明李茂娟面前两条路,一是应对方要求,儿子亲自赔礼道歉,私下和解撤案;二是走报案流程,等待儿子的将是影响未来升学的刑事拘留。何去何从?是权衡利弊还是选择对错?三桩案件,三个家庭,它们的结果和命运,都指向《刑法》第二十条,正当防卫。是电影片名的出处,也是电影的主题。它们唤醒的,不只是一则沉睡的法条,还有每个人的心:如果是我,这事怎办?关于《刑法》第二十条,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曾在文章里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学刑法的人一般都知道第二十条的内容;但如果你问他第十九条是啥,估计大部分刑法学教授也不一定能答出来。”这就是第二十条与每个人紧密相关的重要性与争议性。我们都听过“正当防卫”。这个词,很多次出现在新闻与热搜上。2016年山东聊城于欢案、2018年江苏昆山于海明案、福州赵宇案等等,都是电影《第二十条》的真实原型。于欢眼睁睁看高利贷催债人脱下裤子侮辱母亲,持刀反抗致一人死亡,三人受伤,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,舆论与民意唤醒第二十条,二审其行为有防卫性质,但过当,改判有期徒刑5年。于海明骑车与宝马车里的“昆山龙哥”刘海龙发生争执,刘某拳打脚踢不依不饶,从车中取出一把砍刀连续击打于海明,被于海明反抢砍刀,砍击数刀,后经抢救无效死亡。赵宇听邻居求救,见一男子李某对女子进行殴打,挺身而出,缠斗中脚踢到李某腹部,致其横结肠破裂,鉴定为二级重伤,差点从见义勇为的英雄变成故意伤害的嫌犯。这些沉痛的真实案例,都事关一个人、一个家庭的命运走向。也正呼应了《第二十条》里女检察官吕玲玲(高叶 饰)振聋发聩的台词:“我们办的不是案子,而是一个人的人生。”暴力与恐惧,人本能会回避。法律词条,也不是让人觉得轻松的元素。如何清楚地传递主题、普及法律,又能让这些东西易于消化吸收,引发讨论,张艺谋作出的两个选择,都很明智地贴合春节档的“合家欢”。一是电影里加入了大量喜剧元素。对演员的要求深入浅出,“逼”雷佳音、马丽等演员多出包袱,又要自然。结果确实是看这对中年夫妻吵架比看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好笑多了。二是直接把年度两部热播剧《漫长的季节》和《狂飙》演员召集进组,除了演技,还有广大的眼缘和群众基础。比如《漫长的季节》里的范伟、陈明昊、蒋奇明;《狂飙》的张译、高叶、阿如那等等。有人会觉得《第二十条》主题很好,就是有点太“吵”。也有人觉得脱离案件主线的“包袱”略多。我个人倒是很喜欢韩明一家的互动。既把一个“窝囊”中年检察官的人设立住了,生活化了,也把一些警醒点到了。比如,教导主任(张译 饰)责问李茂娟夫妇:“再高抬贵手1厘米的话,眼睛没了!”李茂娟说:“这不还差一厘米呢么。”是啊,只一厘米之差,问题性质又会大不相同;而这一厘米的边界,在现实中要怎样精准拿捏呢?比如,韩明儿子被小混混群殴。他问儿子,几个人打的?儿子说,四个。韩明反问:“四个人打这么轻?”李茂娟说:“你畜生啊!”作为检察官,韩明条件反射首先关注的是证据。如何定性,看的是伤痕轻重大小,而不是几个人动手。电影里通过韩明之口,也做出了关于验伤的详细阐述。李茂娟听后那一句“那我去厨房拿刀再给伤口拉长点呗”,搞笑又心酸。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桥段,是韩明阻拦张贵生去上访。拿出手机给他回放监控视频,一边播放一遍暂停,告诉他:这里是见义勇为,这里就是互殴了,而到这就是故意伤害了。笑声之后是更长的沉默。想起罗翔讲过的“粪坑案”。一个女性遭遇歹徒强暴,性侵过程中把男方推入粪坑,男方拼命想从粪坑爬出来,女方拼命踩男方的手。有人说踩一脚是防卫,踩两脚就是伤害。那么到底踩几脚合适呢?罗翔说:“如果是我,把对方手踩烂为止,而且还要扔块砖头。”相较而言,《第二十条》没有张艺谋以往作品风格强烈的视觉表现,而是把悲喜交加的冲击力融入生活。韩明驾车载着李茂娟去追张贵生,阻止他上访。摇开车窗齐声呼喊:“冲动是魔鬼,去了就后悔。”爆笑在下一秒的悲剧前戛然而止。耳边闪回韩明曾说过的那句:“你去北京有什么用,北京的法和这的法不一样吗”?《第二十条》算是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了一篇命题作文。想想上一部最高检合拍的电影《检察风云》,还是4.3分。张艺谋不仅如愿完成了“寓教于乐”,让普通人了解什么是《刑法》第二十条,什么是正当防卫,也多少理解了防卫制度的争议性——时间条件的紧迫性和限度条件的适度性。电影里吕玲玲宁可被调离岗位,把人都得罪,也要拼命找到的那把消失的砍刀,就是可以改变王永强人生下半场的紧迫性和适度性。所以说普法,《第二十条》做到了。展现法制的推进,法条的激活,它完成了。“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,而不是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。”“法不能向不法让步。”借男主之口,最后也精准地点题了。这部电影在法律面前强化了“人”。检察官不是伟光正的形象,警察也不是全能的神。他们也下班撸串,回家打牌,那套制服之下,有软肋,有私心,有犹豫和胆怯,也有难以理直气壮回答的问题。虽然主线任务落在男主韩明身上,但给了三个女性完整的人物形象,在不同的社会角色里突显了女性力量。(赵丽颖在《第二十条》的表现是给人惊喜的。郝秀萍是一个聋哑人,这个提议也是赵丽颖主动向导演张艺谋建议的,一个饱受欺凌的母亲的惊恐与绝望,她都做到了)作为母亲,李茂娟的酒瓶一摔,郝秀萍的纵身一跃,是一个母亲为守护孩子的搏命。吕玲玲的坚持,是职业女性的敬畏心和同为女人的同理心。她要找的那把刀,是证据,更是正义。当年在校被猥亵的她有师兄韩明为自己挺身而出,那么更多深陷挣扎的女性和她们背后的家庭,谁来守护?只靠肉体凡身来抵御伤害吗?《第二十条》能把一些尖锐的问题,提出来,放到大银幕上,已经是跨步前进了。海报上没有说“正义狂飙”,而是“我爱我家”。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情感,大过理性的揣度。电影或许总有理想化,但起码让我们在看过后更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了:生活里永远高举理性,总是以法律为全部言行尺度的人,不要深交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休闲娱乐